「這幾年整頓後,要投資了!…」,東洋(4105)今(27)日召開法說會,對於經濟景氣,董事長林全表示,雖製藥業會受景氣影響,但新冠疫情影響更大,藥品銷售需求彈性很小,用藥是看疾病過程與發展關係,與景氣影響不大,但新冠疫情造成醫療行為改變對藥品市場衝擊反而較大,「不必太過認為景氣會影響製藥產業」。
林全認為,景氣低迷,大家錢包變少,投資意願降低,對新藥投資、公開募資或許會有困難,但東洋不做這些事,不會有影響。
東洋近年擺脫與國際大藥廠業務終止合作,及遭公平回裁罰等影響,雖與前任董座林榮錦訴訟仍進行中,但包括總座人事更動,衝刺海外市場與新藥、困難學名藥開發都逐漸有所成果。
東洋預期,明年國內業務營收預計年成長約5-10%,國際合作里成金將陸續入帳,且明年Lipo-AB 與Remimazolam將在美國與台灣市場銷售,其中整體外銷占比將提升到7%,此外,2023年仍會繼續強化研發能力與透過license in積極引進新產品。
而在市場與產品發展部分,總經理侯靜蘭簡報時說,將持續透過自行研發與license in產品涵蓋未被滿足需求,流感疫苗方面則擴大施打者覆蓋率增加市占。新藥與困難學名藥中,歐洲市場卵巢癌微脂體Pegylipo與微球Octreotide市場進程積極進行中,都規劃最快2024年上市。適應症為黴菌感染的Lipo-AB今年11月獲美國FDA和可取得藥證,預計明年第一季在美國上市。
針對營運成長,侯靜蘭也補充說,是「期待」二位數成長,讓團隊有目標邁進,不過,要二位數成長也是挑戰的,信心來自東洋有60年歷史,也有穩健表現,基於原來產品線,繼續深化深耕通路,且明年增加Lipo-AB海外市場、麻醉藥品、抗生素、膽道癌藥品等新產品挹注新成長動能,這會讓團隊更有信心朝向兩位數成長邁進。
但對於東洋鎖定困難學名藥,投資人提問可以分食多少市場?侯靜蘭說明,全球有新分析,學名藥分食市場狀態從0%-40%,歐美國家比較贊成「專利懸涯」,只要過專利伊國學名藥就快速取代,這樣的市場學名藥是占可達40%,但亞洲市場偏低約10-20%,台灣更是低,尤其有制度問題,也因此聽到台灣市場競爭激烈。
她進一步分析,反而要讓使用者接受學名藥品質與原廠一致,未來要增加競爭力,如工廠效能、增加品質信賴度等等來提高學名藥使用比例,另外,有政策鼓勵的國家,學名藥使用也越高。
至於東洋獲利與股利政策,林全細心解釋,2015年到2018年每股獲利都接近5元,主要原因是當時有陸續處分投資收入,另一原因與Johnson & Johnson(嬌生集團)合作生產藥品,2019年下滑主因不再出售智擎股票,及與嬌生生意也告一段落,當中就因前董座疑設立紙上公司進行三方合作,而近期專利到期,因而調整策略暫停義務往來,「我們不做不公不義的事」。
林全強調,東洋要做正派的公司,寧願把心力放在學名藥海外市場投資,這更是當務之急,雖獲利受損,但屬短期,況且JJ專利已出售,變數增多。再者獲利下滑原因還有,因有心人操作,被公平會「重擊」也是影響獲利下滑原因,若沒有這因素,每股獲利可有4元以上。且延宕一年左右,今年也回到4元。
而投資人關心授權藥品與毛利率表現,林全也有感,市場有太多競爭狀態,加上環境改變,過去東洋授權進來藥品毛利率不錯,但現在很多都被中國大陸或陸資公司取得大中華市場代理權,「台灣競爭環境在往下掉!」,也造成公司業績傷害。
不過他強調,東洋會有策略,要授權進好的藥,配合學名藥組合,獲醫院、醫生重視,讓病人得到最大福利與照顧。並希望增加海外布局能力,及通路競爭能力強,不能只看單一東西,「不主張製藥公司看margin,會掉到某個陷阱裡去」。
林全還說,先前發出股利比賺到的多,這畢竟不是常態,這幾年整頓後會做一些投資,不會把賺到的錢都發放股利,希望投資人要看「EPS加上股利」,但公司一定會把大部分賺到的錢分給股東,這政策是不變的,公司會開始做一些更深入投資與策略性考量。根據東洋股利政策,現金股利配發率仍將維持75%以上。
延伸閱讀
台灣東洋獨家代理麻醉新藥 12月起投入年130萬例再自費健檢市場
東洋新總座侯靜蘭:3大重要策略將創造公司「穩定成長邁向國際」目標
林全:建立新公司文化需時間、挫折考驗會讓東洋更進步
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: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,曾任採訪團隊主管,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、鴻海創辦人郭台銘,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,堅持產出最專業、富有洞見的新聞。
留言列表